加盟资讯
扎迪娜娃腊
5012人意向加盟
我要加盟

勐海沱茶厂张可明总经理介绍

2011-03-25 00:53:36 来源:全球加盟网
 从士兵到诗人的张克扎都

人民网记者  任维东

 

   

张克扎都在用电脑创作诗歌

    勐海沱茶厂总经理张可明,原名张可扎都,认识张克扎都,纯属偶然。前些年到西双版纳采访,当时他是武警西双版纳边防支队的政治处主任。有位同行的记者朋友告诉我,他是拉祜族的苦聪人,喜欢写诗,在武警边防部队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采访他的打算,但是热情的张克扎都为我们到基诺山寨等地采访提供了许多帮助。从此我们成为了朋友。

几年不见,张克扎都的变化不小。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我再次见到了张克扎都,他已经担任了武警西双版纳机场边防检查站的政委,警衔也晋升为上校,还能自如地运用电脑进行创作。更让我高兴的是,他的诗集《草地》刚刚荣获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很高荣誉——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骏马奖”,张克扎都也刚从北京载誉归来不久。

虽然此时祖国的北方已经是寒气逼人,而这里却依然是炎热的夏天,汗水已经浸湿了我的后背和前胸。好在景洪紧靠澜沧江,时而从江面上吹来阵阵凉风,为酷热难耐的人们送来一丝丝凉爽。

坐在张克扎都的家里,品味着版纳傣家人喷香的糯米茶,我们的话题自然聊到了他的诗和他的人生。

回想着自己的成长历程,张克扎都真是感慨万千。“我就是想死了也想不到,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大的山里的苦聪人的后代,能有今天这样的造化。”

他告诉我,他的家乡在云南省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傣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一个苦聪山寨。搞民族识别时、被划归拉祜族的苦聪人,在云南省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为数甚少,却又长期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刀耕火种,生活极其艰苦,直到20世纪的50年代,还处于刻木记事、钻木取火的原始社会末期。新成立后,是*派来的民族工作队,帮助苦聪人走出深山,见到了光明,一步跨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民族一道,平等地追求幸福的生活。

因为小时家里穷,吃饭都是问题,所以张克扎都当兵前就没怎么穿过鞋,经常是穿一条破烂的半截裤子,光着脚丫子,蓬头垢面地站在山上眺望远方。不过,他从童年起就有一个梦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要到北京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一天,部队派人来招兵,张克扎都所在村的马支书选来选去找不到合适的人,就找到他的父亲,指派张克扎都去报名应征。招兵的人见了张克扎都后,嫌他人小,便不想要,急欲完成征兵任务的马支书撒了谎说:“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没有文化,连爹妈都搞不清自己的年龄,这个娃娃真的已经不小了,早就是大人了,够当兵的条件了。”就这样,1978年的2月,未满17岁的张克扎都便稀里糊涂入了伍,到了中缅边境一个不通公路的边防派出所工作。

那时的张克扎都,由于从小受穷,他就没有好好读过书,文化水平很低,差不多算是个半文盲。一次,他进县城执行公务,受战友之托,顺便到县新华书店帮人买《契可夫小说集》。由于好些字他认不得,在书店里悠了半天,他总也找不到这部书,便硬着头皮问卖书的营业员:“有没有‘韧’可夫的小说?”他把“契”错读成了坚韧的“韧”,当即被这个女营业员嘲笑了一番。身穿绿军装的张克扎都当时是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边防派出所,他便开始发奋学文化,每天坚持读报纸。报纸读多了,字识多了 ,张克扎都也手痒痒了,就根据派出所和当地发生的事情,学着写点小“豆腐块”,大着胆子往报社投稿。一篇、二篇,从当地小报到省城乃至北京的大报,他的新闻报道慢慢地开始被报纸采用。于是,他兴趣越来越大,成了新闻干事。部队党委和首长对这个苦聪人出身的勤奋士兵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多次把他送到昆明、南京、北京等地进修学习。眼界的宽阔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合格的基础。入伍以来,他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云南日报》、《北京文学》等报刊上发表新闻图片、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1000余篇。

永不满足的张克扎都,不甘心只是写点新闻报道,从1994年,他开始尝试写诗,硬着头皮到处投稿。写了退,退了再写,终于到了1995年,他的诗作陆续在《春城晚报》、《边疆文学》、《边防战士报》等报刊上发表。1996年,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他自费出版了优先部诗集《丐情》。这部诗集虽然印制较粗糙,但是对军旅生活的描写和朴实无华的真情却令人感动,战友们读了后普遍感觉不错。1998年,云南省作协举办军事文学评奖活动,《丐情》成为5部获奖作品之一,同年10月,还获得了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评委会评出的“不错创作新人奖”。这些奖励和肯定,让张克扎都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好觉。他决心以自己的军营生活为素材,继续“当兵、写兵”,进行诗歌创作。

与专业作家不同的是,写诗是他的业余爱好。既要工作好,写作也要出成果,是他一贯追求的目标。这样,白天,张克扎都要努力做好自己在部队的本职工作,晚上夜深人静时,他静下心来坚持进行诗歌创作。从1998年起,他每年都要出版一部诗集,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在为张克扎都诗集《追你》作序时称赞到:“张克扎都从人的群体而言,他是苦聪人的普希金。”

1999年,张克扎都迎来了大丰收的一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发表了他的诗歌《号的收获》、《节日的思念》、《版纳之女》,北京和内蒙的两家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的诗集《我选择当兵》和新闻作品集《火红笼》。2000年,他又有三首诗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并加入了作家协会。

张克扎都是诗人,但首先是个军人。他当兵24年,军营生活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明白,是部队培养了他,也是部队给予了他一切。因此,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部队,并把这种热爱化为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他说:“我写诗,多数以反映部队官兵的生活、训练、战斗为主,也写一些反映部队驻地群众的生活诗,赞美我们的军队,赞美云南边疆的各族人民。”

正如他在诗歌里写到的那样:“在祖国的边陲/有一群军人/他们栽下青春/收获的是祖国的安宁”,“我选择当兵/这是我狂热的梦;我立志报国的志向/使我打开了快乐的门”。 

张克扎都是苦聪人的骄傲,也是武警边防部队的骄傲。或许正是童年的磨难和长期的边防军旅生活使他领悟了人生的真谛,相对封闭的军营,又使他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保持着一片心灵的净土,拥有彭湃的诗情。

获得了“骏马奖”,对张克扎都来说,只不过是一名战士在一场获胜的战斗中应得的一枚军功章,他还需要赢得更多的胜利和更大的荣誉。“我是一名军人,我的一切歌唱都是为了军营。我将用朴实而优美的诗歌为部队建设中的文化阵地增添一些文学花朵,以便更好地为战友服务。”
想开品牌名称,怎么联系?

内容声明:全球加盟网为第三方加盟信息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展示的信息内容系由免费注册用户发布,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授权的情形、企业不开展加盟业务。本平台虽严把审核关,但无法完全避免差错或疏漏。本平台特此声明对免费注册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